中山路天主堂的歷史
台南市中山路天主堂,全名為「天主教台南教區聖母無染原罪堂」,因其座落於台南市中山路上,所以一般皆以「中山路天主堂」稱之。在台南開教迄今,已經歷經132個年頭。
中山路天主堂開教135週年簡史
呂興昌教授 撰寫
一、 蓽路藍縷、慘憺經營的開始
二、聖多瑪斯堂
三、中山路天主堂前身
四、無染原罪聖母聖堂
五、嶄新的歷史階段
七、活力充沛的安神父
【後記】
一、蓽路藍縷、慘憺經營的開始<top>
天主教之傳入台灣,就歷史淵源而言,可以追溯到一六二六年西班牙道明會馬蒂內神父率四位神父一位修士隨軍登陸三貂角(即Santiago聖雅各伯之譯音),他們以基隆為中心,在台灣北部向平埔族原住民宣揚天主的福音,其間雖感化福爾摩沙住民入教不少,且已設立教堂,企圖進一步向漢人傳教,但隨著西班牙殖民軍於一六四二年被荷蘭擊潰退出台灣,剛剛萌芽的天主信仰,不得不宣告中輟。
就這樣,天主在台灣的計劃順延了兩百多年,直到一八五九,才再由同屬道明會的郭德剛神父(Rev. Fernando Sainz O.P.)繼續播撒福音的種籽;這位年僅二十八歲的年輕神父一開始的傳教地區雖以高雄與萬金為主,但早已相當注意當時台灣首府──府城台南──的開教事宜,因此在登岸打狗(高雄)的同一年,就曾前來台南觀察,結果由於前一年台灣被迫開放安平為通商口岸,府城仇外心理相當嚴重,局勢頗為不安,遂停留不到一日即返回高雄,途中發現啼哭甚為悽慘的棄嬰,乃興發收容孤兒之宏願,奠下再度前來台南的契機。
七年後(一八六六),早已升任聖道明會台灣區會長的郭神父,覺得時機已漸成熟,乃以二十五圓在城內租得民房一間,派傳道員嚴超(味增德)前來台南辦理孤兒收容救濟事宜,成立「聖幼兒之家」,經一年努力,收容的孤兒已達六十多人,雇有乳母哺育。同時,嚴傳道也積極傳教,有二、三名慕道者,其後都成為信德堅強的教友,其中二十歲的陳萬水是郭神父第一位付洗的教友,時間是一八六七年;而十八歲的林水龍則親至高雄領洗,後來還成為台灣最早的傑出傳道員。
這位台南開教的創始人郭德剛神父,既認為傳教可期,遂決定遷居府城,乃以一百四十圓購屋一棟,準備好好傳揚福音,卻橫遭周圍居民瓦礫相向與官府無理地宣告買賣契約無效。
無奈的郭神父只好於一八六八年在小東城門外的郊區購地建屋(地點就在今成大光復校區的榕園),然而在全台灣皆瀰漫著排外仇教的氣氛下,再遭居民百般阻礙,建築工程中斷,最後僅能搭蓋草茅竹屋一間權充臨時聖堂及住所,嚴傳道也從租賃之處搬了過來,這就是台南第一「座」自建的聖堂!
這年的二月到八月,郭神父因公返回菲律賓,在這半年間,台南天主教會遭受了極嚴重的考驗,首先是新建的聖堂失火,化為灰燼,嚴傳道為搶救聖堂物品而受到灼傷。房子重建後,不幸又橫遭仇教的台南民眾湧入聖堂劫掠一空,房屋被毀之餘,還將據理力爭的嚴傳道投石圍擊,嚴傳道盡力掙脫後投訴官府,官府非但不為其申冤,反將他拘禁、鞭打、下獄,全身倒吊浸入糞桶。釋放後,傷痕纍纍的嚴傳道回到高雄前金,不久就致命蒙召了,那年他才三十八歲。
更令人痛心的是,原來將房子租給教會做為孤兒收容所的房東也受到重責,而且禁其再將房子租給教會,所內孤兒也因此被迫遷離了。
畢生致力於傳教工作的郭德剛神父,第一站就是福爾摩沙,他在台十年又二個月,除了台南教會外,他創立了目前的高雄主教座堂、前金堂區、萬金及溝仔墘、老埤堂區、山腳(鼓山)天主堂,是我台聖教最重要的開教神父。他於一八六九年離台赴菲,一八九五年在馬尼拉蒙主恩召,享年六十四歲。
二、聖多瑪斯堂 <top>
郭神父赴菲後,一八七一年九月十一日,李嘉祿神父(Rev. Ramon Colomer O.P.)受命前來台南府傳教。他為避免外教排拒阻撓,謹慎地進行暗中傳教,計劃修建聖堂,並往新港(今新市)考察,準備開教,到了次年三月中旬,建於小東城門外,二層樓高的聖多瑪斯聖堂終於竣工,堂寬二十尺,長四十尺,高二十尺,樓下為聖堂,樓上為神父宿舍。李神父遂正式被任命為第二任本堂神父。
一八七五年、李神父奉調福建傳教,遺缺由喬賢明神父(Rev. Federico Jimenez O.P.)接替。他雖力圖重建孤兒院,惜因傳教疲勞過度,病逝於一八七七年,於是安南(越南)籍的韓若翰神父(Rev. Juan Hang O.P.)接任本堂,但隨即調回打狗,台南因無神父住留而成兼管堂區。直到一八八三年韓神父才再重回台南任職,是為第五任本堂。
就在這沒有神父駐留,僅有傳道先生主持的時期,楊真崇神父曾提到一位台南太太入教的奇妙故事。三月的某一天,這位太太因好奇隨著兒子一些已入教的朋友前往教堂,當大家公唸玫瑰經時,她只靜靜聽著,等到大家祈禱結束準備回家時,她卻倒在聖堂院子裡不省人事,後來她被救醒了,卻沈靜地說聖母和她說過話,要她成為基督徒,眾人笑她無稽,認為是痴人說夢,她卻從此堅定地開始聽道理,不再拜偶像,並勸丈夫兒子棄絕迷信人教,引起丈夫極大的不滿,鄰居也訕笑不已,但她仍堅信不移,最後領洗了,聖名瑪利亞。安納;接著她又影響丈夫和四個兒子成為教友,連母親都在臨終時領了洗。
根據一八八六年的教務報告,台南這時在韓神父的主持下,計有教友約二十人。
三、中山路天主堂前身 <top>
到了一八八九年,聖堂離初建已達十七年,年久失修,荒廢不堪,再加上座落於人煙稀少的郊區,不利傳教,本堂韓神父乃徵得當時台灣區會長良方濟神父(V. Rev. Francisco Herce O.P.)的同意,在公界內(今中山路段,日據時期之大正町段)以六百四十圓購買中式房屋一座,內有房廳十餘間,可充臨時聖堂、道理廳、神父與傳道員宿舍之用。此外又另購臨近一大片土地,以備新建聖堂。
然而周遭居民囿於迷信,認為外國人在當地建築教堂,對他們是不吉不利之事,乃多方騷擾阻礙,幸韓神父精通漢學、醫理,與滿清官吏交遊甚廣,頗受賞識,因此與官府幾經交涉,以蓋二層樓為限,終於如願完成聖堂之興建,台南教會從此奠定鞏固之基礎。這就是目前中路天主堂的前身。
聖堂完工後三年(一八九二),韓神父奉調返回安南,在傳教人員缺乏的情形下,再加上當時教會的政策是開展中部及北部之教務,以致台南又成為兼管堂區,只在主日才有神父前來主持彌撒。
一八九五年,大清帝國因與日本交戰戰敗,橫將台灣割給日本,全台嘩然,乃成立台灣民主國,反抗日本入主台灣,然最後仍擋不住日本的優勢軍力,終於不得不接受此一外來殖民政權的統治。
回顧滿清統治下的台灣,我天主教會精神上所受之打擊與物質上所受之損害不計其數,異教徒為打擊教會,不擇手段以誹謗、監禁、笞刑、掠奪、放火等行徑打擊教會,迫害神父、傳道員、教友與望教者,使初期傳教工作備感阻礙重重,進展不易;但前人不懼艱險,屢仆屢起,致力救靈工作,其信德之堅定,亦足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四、無染原罪聖母聖堂 <top>
一八九八年,原住高雄的洪羅肋神父(Rev. Angel Rodriguez, O. P.)奉派擔任第六任本堂神父,但翌年即又調任埔姜崙(在雲林)任職,改由陶神父(Rev. Toribio Tobar O. P.)接第七任本堂。陶神父任內,除管理台南外,從一九○五起,常常前往大目降(新化)、大灣等地傳教。
但到了一九○九年,陶神父又被調往淡水教會任本堂,遂由高恆德神父(Rev. Franscisco Giner O. P.)繼任第八任本堂。此時教友僅有十二位,為重振教務,另建臨時聖堂及道理廳。
一九一一年、因開闢自火車站至市政府之大正町二丁目道路(即今中山路),教堂基地被徵用,一分為二,乃將路西北邊土地變賣,保留東南邊地段(即今中山堂用地),從此教堂面臨大街,更加有利傳教,塞翁失馬,反而是福,天主的安排實在奇妙。
高神父全身充滿聖神熱火,戮力宣教,先是聘傳道員數名努力傳教,以公教要理書籍為教本,設私墊教授漢文,用盡各種辦法推行傳教工作,特別是漢文的教授,成續相當可觀;乃準備進行羅馬字教學,可惜一九一九年,高神父奉調廈門服務以致計劃中斷。
高神父在台南期間,也常帶傳道員到大目降佈教,開設傳教所。
一九一九年尤智謀神父(Rev. Eutimio Perez O. P.)繼任第九任本堂,他繼承高神父私墊傳教之方法,教理研習與私塾教育明顯進步,尤其是未能進入中學讀書之女性,多來申請私塾受教,帶來甚佳之佈教良機。
一九二一年、尤神父為所兼管的大灣堂興建完成磚造聖堂,此即大灣聖若瑟堂的前身。
一九二三年尤神父奉命調回馬尼拉,遺缺再度由洪羅肋神父接任,是為第十任本堂。他仍採用前兩任神父的傳教意向,短短半年間約有十名慕道者領洗入教。第二年,熟諳台語的洪神父還創辦了訓練傳道員的養成所(傳道學校)──「道理司祭學園」,親自訓練黃雅各、林允斌、涂敏正等七、八名學生,其中涂敏正在學中得了聖召,畢業後往鼓浪嶼修院進修,一九三六年晉鐸,是台灣出身的第一位神父。
一九二五年、洪神父以歷年向國內外各界募捐所得的八千餘圓,大興土木,興建了新聖堂、神父樓與道理廳,這就是一直延續到戰後的無染原罪聖 母聖堂。此後,台南的教務日趨順利?A教友也日漸增多。案:教堂採歐洲風格,室內由八根石柱撐起如雨傘弧形之拱頂天花板,祭台為木造,雕刻精美,頗富古色古香之造型。
次年(一九二六),洪神父又以四百六十餘圓,為所兼管的大目降(新化)教會於街端購地八百多坪,並以三千六百餘圓興建聖堂及道理廳;落成時並舉行佈道大會,積極向外傳教。
一九三一年、洪神父調往台北蓬萊町天主堂服務,遂由白斐理神父(Rev. Felipe Villarrubia, O. P.)暫代本堂職務。翌年(一九三二),隨即由魏若瑟神父(Rev. Jose Villaverde O.P.)續任第十一任本堂。魏神父年輕有為,任期內適逢太平洋戰爭,傳教工作遭遇極大困難,但仍努力不懈,盡力培養優良的傳道員,宣揚天國的福音。據一九四○年的教務報告,教友統計有一百六十一人。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退出台灣,台灣解除了外來殖民的統治,開始走向她另一嶄新的歷史階段。
回顧日據時期前四十年,日本當局雖未對天主教表示特別照顧,但比起滿清時代尚稱較為自由,不過從中日戰爭發生(一九三七)開始,對傳教人員便多所限制,尤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一九四一),更是百般監視,把外籍神父視為英美間諜,熱心傳教的教友亦時遭日方之注意,以致傳教工作不免有所停頓。
五、嶄新的歷史階段 <top>
一九四五年聖誕節後,魏若瑟神父被任命為台灣區會長,但未及就任又被召回西班牙,離開了台南,遂於次年(一九四六)由台灣出身的李天一神父續任第十二任本堂。這時在嘉義的羅道真神父(Rev. Ursino Gonzalo O.P.)也常常前來台南協助傳教工作。不過,李神父在台南的時間極短,隨即被調往台北樺山町天主堂。
一九四七年、德味增德神父(Rev. Vicente Prada O.P.)轉來台南擔任第十三任本堂。德神父是位深富傳教經驗的老傳教士,為人和靄可親,深得教友的愛戴。
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席捲整個中國,國民黨政府被迫遷離中國,轉進台灣,不少在中國傳教的神父修女也相繼來台,於是原在台灣北部傳教的道明會士遂齊集南部工作,數年間新開不少堂區,如善化、山上、玉井等。一九五○年,由香港來台的嘉西力神父(Rev. Felipe Castilla O.P.)接任第十四任本堂。嘉神父年富力強,長於青年組織,到任不久即創立聖母孝女會與十字架聖體嬰兒的善會。
一九五一年,羅道真神父由嘉義調來台南,任第十五任本堂。羅神父集全力向知識界人士宣教,並成立哄動一時的聖教歌詠團,在教會內各種聚會中演唱,成積斐然,深獲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一九五二年、馬西略神父(Rev. Marcelino Delgado O.P.)由台中轉來台南擔任第十六任本堂,而助理則是盧沛揚神父(Rev. Melecio Rodriguez O.P.),盧神父精通台語與北京話,對中國來台之教友特別照顧。
一九五三年、馬神父因新化成立正式本堂區而轉往新化服務,於是盧神父升任第十六任本堂,同時由文安邦(Rev. Agapito Villalba O.P.)神父任副本堂;他們共同?郈鴗F天主教傳協會。
盧神父任內有好 幾項貢獻;他將二次大戰遭空襲破壞的各堂區據點一一整修,創辦幼稚園,為玫瑰道明傳教修女會興建了一座建物,使她們得以在該處組成宗教道理班,更重要的是籌資創辦了天主教崇愛醫院,於一九五八年七月舉行隆重的開幕儀式,盧神父即為首任院長。
由於盧神父專任崇愛醫院院長,遂由馬西略父再任本堂,是為第十七任本堂神父。馬神父任內積極推動教務,先是創辦公教青年會、玫瑰經善會、煉靈會等組織,接著又由熱心教友魏會、劉幼毛、黃太等及全體教友樂捐,聯合大灣堂教友籌資購置四分子網寮段一塊約二仟坪果園,申請作為墓地,為台南與大灣兩地教友的身後大事作了最妥善的安頓,這就是本堂「聖山」墓園的由來。次年馬神父回國渡假,職務由盧神父代理。
六、台南教區成立後的中山路天主堂<top>
一九六一年,文安邦神父接任第十八任本堂,就在這年的三月二十一日,台南教區成立,所有道明會士所管理的堂口,劃歸教區。首任台南主教羅光神父於九月履新。
一九六四年、馬西略神父三度前來台南,是為第十九任本堂,而文神父則為副本堂。此時崇愛醫院院長為羅道真神父,另有專門輔導大陸來台教友的薛仁堪神父(Rev. Ceferino Ruiz O.P.),菲籍呂若瑟神父(Rev. Jose Goloy O.P.)諸位神長一齊協助推動教務。不久,薛、文、呂三位神父他調,另由華錫壽神父(Rev. Narciso Valbuena O.P.)、陳希默神父前來負責大陸來台教友及青年學生的講道工作;他們合作無間,活力充沛。
一九六六年,戴剛德神父(Rev. Constantino Montero O.P.)接任第二十任本堂,他兼任醫院院長,熱心推動青年會與兒童主日學,同時又善於寫作文章,屢有鴻文發表於報章雜誌,對於道明會在台傳教歷史極為重視,多方蒐集資料;甚至對於台南地區也情有獨衷,著有介紹台南的專書一冊,舉凡歷史、政治、宗教、風土人情,莫不詳加敘述。
一九七四年,包德良神父(Rev. Faustino Saez O.P.)接任第二十一任本堂,一九七七年,陸理德神父(Rev. Donato Rodriguez O.P.)接任第二十二任本堂。陸神父特別喜歡小孩,傾全力推動兒童主日學,他在台南前後服務了九年。一九八四年,時任會院院長的黃家樂神父將原屬醫生們的舊房子加以整修,改成教友與傳教的活動中心,同時善用土地,闢成停車場,並將原來討論教義的活動地點改成聖母洞穴花園。
七、活力充沛的安神父 <top>
一九八六年,陸神父不幸身罹中風之症,遂由安敬道神父(Rev. Jose Angel Lopez Legido O.P.)接任第二十三任本堂。安神父是位活力充沛的年輕神父,他精通台語,能掌握教友的心理,因勢利導,頗受教友的愛戴。在他任內,成立了極富民主精神的教友代表會,所有代表一改以前神父派任的陳規,轉由教友普選選出,使教友有實際參與教會傳教及其相關工作的機會,既使許多教友因此重燃信仰熱火,也大大捉昇了教友與教會之間的親密關係。而關鍵性的第一屆所選出的代表會會長是邱上安弟兄,副會長則是巫義淵弟兄。
此外,興建於一九二五年的無染原罪聖母聖堂,也在安神父手中大大地翻修一新,聖堂內原來 的拱 頂傘形結構 與石柱取消了,整個空間看來更為寬敞開朗,同時又增加空調設備,使參與彌撒聖祭的教友更能專心聆聽天主的聖言。
一九八八年教友代表會改選,邱會長連任。
一九八九年,黃家樂神父(Rev. Juan Carlos Martinez O.P.)接任第二十四任本堂。黃神父繼續修繕的工作,他整理了房子內部、花園及步道,妥當安置各個房子,以做為計劃中的教友活動中心。
一九九○年,創辦三十年的崇愛醫院由於種種原因,經道明會台灣區會長安神父、醫院院長范濟國神父、與本堂黃家樂神父詳加斟酌討論後,不得不忍痛決定關閉,並將該房地產出售,以備活動中心之興建。
一九九○年,教友代表會因邱會長任期屆滿而改選新會長,由巫義淵弟兄膺任新會長,薛福賜任副會長。
一九九一年、黃家樂神父引進新慕道團,部分教友深受感動,信仰生活因此有徹底的改變與進步,像林崇德弟兄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一九九二年,盧懷信神父(Rev. Ruben Martinez Ortega)接任第二十五任本堂。他與謝恩鴻神父 (Rev. Isidro Aragon O.P.)、申德律神父(Rev. Ricardo Centeno O.P.)、山樂曼神父(Rev. Miguel Angel Sanroman O.P.)共組聖若瑟會院。本年教友代表會改選,巫會長繼續連任。
一九九四年,教友代表會會長任期屆滿,改選新會長,乃由陳金定弟兄榮任,薛福賜弟兄仍任副會長。
八、擴大慶祝開教一百三十週年紀念 <top>
一九九六年三月,美侖美奐的四層建築“教友活動中心”落成啟用,對於推展教務極有助益。
緬懷前人不辭辛勞甚至生命之危險,遠從西班牙前來台南傳教,歲月荏苒,已歷一百三十週年,教友因信入教,靈魂獲得天主照顧,感恩之餘,深覺若無積極行動,如何面對先人之犧牲奉獻?於是在盧神父領導之下,全體教友毅然籌組「台南市中山路天主堂開教一百三十週年堂慶籌備委員會」,選出陳金定弟兄為籌委會會長,邱上安弟兄為副會長,巫義淵為總辦,陳宏彰為幫辦:下設十一組,如火如 荼地展開籌備工作,這十一組及各組負責兄姊如下:1.文書組:林崇德、楊瑞玉;2.文宣組:江綠莉、劉明泰、黃秋金、薛淑文、劉慶育;3.財務組:王美倩;4.活動組:黃瑞峰、陳炳宗、劉瑞玲、董蘭芝;5.總務組:顏國峰、呂宗弟、薛義賢;6.禮儀靈修組:吳修女、吳達芸、陳冰森、邱顏素蘭、程金治、陳謝兌;7.佈置組:蕭喜美、劉文卿、劉明泰、薛尊仁、莊履德、黃王松只;8.公關組:張世獎、黃龍港、陳清松;9.接待組:薛福賜、郭秀滿、駱惠英;10.交通組:莊明障、牛瑞祥、王曉明、薛義明;11.史料組:王再生、呂興昌。(各組第一位為組長)
堂慶訂於十二月一日盛大舉行,刊行紀念特刊一種,既是為了瞭解過去天主救世工程的歷歷軌跡,也是為了惕勵來茲,讓我們在傳揚天國喜訊的使命裡,不負所託,成為天主喜悅的子女。
九、一百三十年的老教堂─努力與展望 <top>
本堂一百三十年堂慶之後,因著天主的恩寵,本堂之善會組織,又陸續增加了學生青年會(國、高中及專科學生)及 JOY(喜樂)聖詠團、道明第三會、讀經班、慕道班,並有教友自動自發講授道理及出外訪問教外人士,繼續為培育教會新血輪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於一九九八年的復活節,本堂共有十四位新接受領洗的兄弟姊妹加入團體,成為天主大家庭中的一員。
後記: <top>
本文若非參考江傳德爵士《天主教在台灣》(高雄:善導週刊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黃德寬神父譯《天主教在台開教記:道明會士的百年耕耘》台北:光啟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五月)兩本大著,吳道明神父〈道明會在台南一百三十年的歷史〉(漢譯本)鴻文,以及〈道明會會士在台南開教〉、 〈中山路聖母無原罪堂〉(均見《天主教台南教區的成長》,台南:天主教台南教區,一九八六年)兩篇簡介,便無法完成,在此致上無限的感謝;至於本堂所有提供書面或口頭資料的的兄姐也在此向你們道謝。願天主降福所有對這篇簡史有所奉獻的人!